正值暑假,材料工程学院“青语传承红色基因,实践赓续精神血脉”暑期社会实践团,走进了汉王镇紫山村,开展了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通过村落实地调研、党员中心户寻访、农务劳动教育,探寻乡村文化“基因”,深植乡村振兴“根脉”,把思政课堂带到田间地头,以劳动厚植爱农情怀,累积鲜活思政素材,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引擎,使立足实际、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成为极具教育意义的“大思政课”。
实践团队贯彻“两个结合”重要思想,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将“思政小课堂”搬到乡间地头,依托紫山村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、古建筑群落、田园风光,用镜头记录紫山村发展变化、紫山村人幸福生活;以“人民的胜利”为主题,来到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地,开展“行走的党课”红色宣讲,以“红色文化+产业融合”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。
调研中,汉王镇文化站站长段洁茹向师生们展示了紫山村儿童的手绘、陶艺作品,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描绘出朝气蓬勃的乡村生活,一个个奇思的器型展现出创意满满的乡村智慧。随后,调研团队走访了党员中心户张和胜大爷,在访谈中得知张大爷主动响应镇里号召,利用家中空闲的屋子打造村民“读书角”,在耕作之余带领党员群众,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,听党话、跟党走。团队成员表示:“读书角是村民身边的思政课堂、精神家园,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。小课堂、大智慧,读书角汇集民情、民智、民意,将党的好政策、好故事送到千家万户。”
电竞比赛押注app(中国)有限公司材料工程学院“青语传承红色基因,实践赓续精神血脉”实践团指导老师胡童表示:“此次社会实践是一堂行走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路上的大思政课,我们希望通过这种‘思政小课堂’与‘社会大课堂’的有机融合,让这堂课‘有知’又‘有味’,‘点燃’更多青年学生的乡村梦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主动到实践中去,到基层一线去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积极投身祖国乡村振兴事业。”
撰稿:材料工程学院 胡童 周晴
摄影:材料工程学院
初审:材料工程学院 黄艳永
审核:杨宏楼